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五年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回顾

财政部网站  2012-11-08 11:32

[摘要]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千百年来,这一直是仁人志士的美好期盼和愿景。

五、国际比较,影响深远

住房问题及房地产业发展问题,恐怕是每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而且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即使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是如此。正是由于美国未及时解决好它的房地产泡沫问题,引发了次贷危机并造成了全球金融危机。从这个意义和视角对我国近年来的住房宏观政策作一番国际比较,我们更加要说:我国五年来住房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推进,成绩巨大、影响深远。

(一)较好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住有所居问题。

住有所居是世界性难题。不要说贫困国家,即使在许多中等以上收入国家,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诸多积极措施,但住有所居问题都远未解决。发达国家中流离失所、露宿街头者也大有人在。中国发展阶段及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更是彰显了解决这一课题的难度和意义。特别是从中国人口分布来看,黑河-腾冲一线,即“胡焕庸线”东南占面积的36%,却居住着人口的94.2%;“胡焕庸线”西北占面积的64%,但人口仅占的5.8%。人多地少、人口分布极度不均的国情,加大了中国解决居住问题的难度。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是,中国在人均5000多美元的发展阶段,用占世界7%的土地面积,较好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基本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居住问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一方面保持了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投资规模、商品住房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平稳发展,居民住房自有率达到80%以上。另一方面,国家大力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住房保障工作全面推进;纵观各国建立起相对成熟的住房保障体系,美国用了近百年,新加坡和日本用了50多年,而我国在2008年以来的5年中,城镇实物住房保障覆盖面就由不足4%迅速提高到2012年预计的13%左右,再用3年时间或者有望提前,即可达到20%,建成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住有所居目标。

(二)有效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城市病。

在不少国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几乎都有贫民居住区,即被称之为“贫民窟”的地方。伴随着城市化而生的贫民窟,是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通病。高人口密度,众多移民,高失业率,使贫民窟逐渐成为贫困、堕落与污染的聚集地,成为犯罪、卖淫和吸毒的避难所,成为多种传染病肆虐城市的传染源。联合国人居署报告显示:2010年世界贫民窟人口已达到8.276亿人,接近全球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尽管很多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尝试解决贫民窟问题,但由于困难重重,加上住房政策、法律、分配制度、国家和城市政策等方面的制约,贫民窟问题的发展趋势不但没有得到遏制,而且还在继续扩大。据预测,如果贫民窟居民人数继续以同样速度增长,2030年将达到20亿人。

我曾经到过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等国家的贫民窟,那里的景象几乎令人窒息。印度的贫民窟几乎遍及所有城市,首都新德里的贫民窟里生活着300多万人,加尔各答的贫民窟人口有431万人,孟买的贫民窟人口更是高达800多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60%以上,气派的大厦和豪华饭店几乎淹没在贫民窟之中。孟买政府也想将贫民窟改建为保障房以解决普通市民的安居问题,但由于有房可租一族的垄断权及其利益保护,政府一有想法,他们就以示威游行要挟,政府没法建、没钱建,也形不成建的决策。巴西在城市化进程中,贫民窟现象日益严重,一直困扰着巴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导致社会暴力和犯罪活动上升,削弱了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后果。在墨西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迅速向城市转移,这些移民通常是几经周折之后最终落脚于大城市,造成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形成了大量的贫民窟。那里,甚至连警察都无法进入。

在我国,虽然没有贫民窟,但由于历史等原因,一些城市也曾存在大量集中连片的简易住房,这些地方的配套设施不全,住房功能不完善,低收入群体聚集。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几年通过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我国已基本消除千户以上规模的棚户区,约1200万户、4000多万人的住房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我国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科学发展,科学棚改”,促进棚改及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双双推进。二是在体制和模式上,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克服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缺陷,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发挥了参与主体积极性。三是在战略和规划上,坚持“统筹兼顾,均衡协调”。四是在制度和政策上,采取“综合配套,多策并举”。改革创新并完善制度与政策,确保棚改居民“住得进,住得起,住得稳”。五是在管理服务上,实现“规范有序,人本自治”。通过综合运用和创新一系列监督、管理与服务模式,确保棚改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我们在同有关国家的同行进行交谈时,他们深以为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过去的五年也是我国农民工进城发展最快的五年,2008年—2012年进城农民工共增加约7000万人,这还不包括跟随他们进城的老人和孩子。如此大规模的城镇化和人口迁移,不仅没有出现贫民窟,而且在基本改造了已有棚户区的基础上,通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较好消化了农民工的住房需求,不能不说这是中国发展的一大奇迹,它为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解决和防止城市病的有益经验及成功模式。

(三)有效防止了房地产起伏对经济发展的大冲击和大震荡。

房地产业的产业链条长,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高,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调控不当,造成房价持续高涨或房地产业泡沫破裂,就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大的冲击和震荡。这种例子并不鲜见。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日本出现了房地产投机风潮,1990年日本房地产的总价值约为20万亿美元,大约是1955年的75倍,相当于当时全球股市总市值的2倍,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扬,使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加之日本政府调控失误,最终使房地产泡沫破裂,成为造成国民经济长达十几年低迷和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房地产市场在2006之前的五年里持续繁荣,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以及短期利率的提高,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了次贷危机,最终造成资金链断裂,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西班牙房地产泡沫持续时间长、增长速度快,1995年—2008年,西班牙房价上涨190%,特别是1999年—2005年年均上涨15%,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西班牙房地产泡沫破灭,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如建筑、银行业等受到沉重打击,经济陷入50年来的最严重衰退。相比之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通过改革创新,在实施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同时,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了房地产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了在大发展、大调控的形势下,未出现大折腾、大影响,未让房地产对经济产生大的震荡,反而“化危为机”,使不利的经济形势成为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机遇。这在国际范围内来比较,不仅是少有的,而且是非常成功和具有重大积极影响的。

(四)为解决农村住房问题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

发达国家由于较早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其住房保障政策主要着眼于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虽也存在农村危房,但基本没有国家成规模资助实施改造的先例。我国在缺少成熟模式和经验借鉴的情况下,立足国情,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充分考虑农村危房状况和村民居住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探索形成了四个结合的经验:一是同类项目结合。将农村危房改造与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自然灾害倒损农房恢复重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机构建设、深山区库区移民搬迁、地质灾害移民搬迁等项目相结合。二是与村舍规划结合。将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合理确定区位、规模和空间布局,统筹整合农村道路、供水、沼气等公共配套设施。三是多种模式结合。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原址重建、易地重建和相对集中重建等多种建设方式,以及房屋置换、公有产权房安置等多种模式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四是与推广新材料结合。一些省份除了补助危房改造农户使用新型墙材建房之外,还配套补助新型墙体材料设备生产线,缓解农村建房墙材的供应压力。从来看,农村危房改造的大规模顺利推进,不仅使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社会得稳定、就业得促进,也有效地刺激了农村消费市场,拉动了国内消费。可以自豪地说:中国政府为有效解决农村住房问题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也为相关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五)为促进城镇化和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今后还能不能长期可持续快速发展,其潜力已不在人口红利,而主要在于加快城镇化建设。与发达国家70%的城镇化率相比,目前我国只有51.3%,城镇化进程预计还将持续2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有13亿多人口,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等于有1300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没有几个国家是可比的。推进城镇化既蕴含了巨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空间,又对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提出了迫切要求。城市的运转和发展需要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劳动力群体,居民收入也会有高有低,低收入和部分中等收入群众的基本住房问题,很多是难以通过购买商品房来解决的。特别是从农村而来的新进城人员,大多从事低端行业,收入不高,如果没有一定的保障性住房供应,就难以在城市扎根,城镇化也就难以很好地持续向前推进。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一方面建立了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体系,更加注重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新就业人员住房困难问题。2011年新增公共租赁住房套数占当年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套数的比例迅速从2010年的6.3%提高到22.7%,2012年又进一步提高到30.7%,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开工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将达1000万套左右。另一方面,农村危房改造开始并将越来越注重同城镇化建设相联系。相信在今后几年,这将为我国的城镇化乃至未来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建设中,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多是短板,城镇化后由于缺乏保障性住房建设而使其效应难以充分发挥。我国的探索,为不少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大国,在如何提高城镇化效应,以及有效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方面,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宁波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